2016年4月8日 星期五

永別了~最疼愛我的阿公啊!

從早到晚忙碌了好幾天,今日,真的跟我親愛的阿公永別了。


眾子孫後輩裡,就屬我最愛逗他,每次回到台南老家,我們兩個總坐在廳堂裡,炫耀彼此的得意事。他愛聽我講在工作上那些豐功偉業,我愛聽他講過去跑步比賽常拿金牌、或在日治時期被抓去當軍伕的事蹟,打從高中開始有計畫地練習台語文,都是為了跟阿公更親近。

此時此刻,我癱坐在沙發上,重新看著早上告別式上播放的紀念影片(這幾年有計畫性地拍照,今天都用上了),即使雙目腫如魚眼,仍無法阻擋潰堤的淚水。

在今日告別式上,司儀朗誦我為阿公撰寫的悼念文時,ㄧ字一句都深刻心底,家族成員們個個淚不成聲,身為撰文的我幾乎要崩潰了。

謹以我這不完整的台語文書寫,在時間有限下,記下我對外公的深深思念。

2015年12月5日 星期六

季節、產地、友誼限定的滋味

 

每年十一、十二月,是高雄美濃白玉蘿蔔的盛產季,時間不長,就這兩個月,且產地限定。幾年前從朋友那裏嘗過ㄧ回,清脆鮮甜的味道,讓人難忘,可惜住北部的我,不易取得,只能年年望別人照片興嘆。

感謝老天派來貼心的天使,知道我這貪吃鬼的想望,隨即寄來一箱鮮採白玉蘿蔔,太令人感動啊!


才一開箱,略帶潮濕卻芳香的泥土草味,撲鼻而來,趕緊將帶葉的部分削去,維持鮮度。這嬌小可愛的蘿蔔,不耐久放,拿了兩條煮了湯喝,其他的得趕緊加工處理,留住好味,才不辜負好友的一番美意。

耐心地用菜瓜布將外皮刷洗乾淨,記住,這蘿蔔腿可不能削皮呀!晾乾後開始進行切工作業,圓形、扇形隨性就好。接著加入適量的鹽拌抓後,取重物壓上ㄧ晚,隔天出的苦澀水都快淹滿蘿蔔,趕快將水倒出並擠乾,著手準備醃料。

取一小鍋,將冰糖、白醋,加熱熬煮,待糖融化、糖醋水稍微沸騰後隨即關火、放涼。至於比例...,沒特別講究,邊煮邊試味道,自己滿意就好。(當然也可以直接拌入,無需煮沸,但煮沸後的糖醋水較為耐放。另外有些人也會加酒,但我這次沒用)


待糖醋水完全涼透後,拌入蘿蔔片,置放一晚,使其入味。我雖非嗜辣者,但帶點辣味特別開胃,於是隔天早上再拌入適量的辣椒,翻攪幾回後,裝罐、冷藏,也把暖暖的友情好好收藏起來了。

白玉蘿蔔雖然個頭小,其貌不揚(跟我好像哪!),但嚼來「脆卜卜」,那清爽嫩甜的滋味,可是讓人驚嘆呢!

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

悼〜我心中永遠的Santana


 是緣分…

憶起與你的過往,一直覺得不可思議,在那個BBS當道的年代,幾萬個帳號暱稱裡,竟讓我們相遇。「吉他之神Santana是我的偶像啊!」,對吉他深深著迷的你,是這麼說的。

你還說,「吉他就像女人,那彎曲腰身令人著迷,要想讓她發出美妙聲音,就要勤練雙手,努力取悅她啊!」,這樣令人笑到歪腰的言論,也只有你想得出來。

2015年6月8日 星期一

2015乙未年白沙屯媽祖徒步至北港進香日誌(上)

※2015乙未年進香時程
放頭旗:農曆四月    二日子時(國曆5月19日00點00分)
登    轎:農曆四月    五日子時(國曆5月21日23點05分)
出    發:農曆四月    五日子時(國曆5月22日00點05分)
到北港:農曆四月    六日        (國曆5月23日)
進    火:農曆四月    七日寅時(國曆5月24日03點30分)
回    宮:農曆四月十一日申時(國曆5月28日15點15分)
開    爐:農曆四月廿二日子時(國曆6月  8日00點00分)


走路,並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但,跟著媽祖走,讓我看見真實的自己!

打從年初得知今年去程又是三十多個小時、需走完近二百公里的疾行行程,加上出發前,天氣預報不斷警告此波梅雨鋒面將帶來強烈豪雨,過去已遇過三次如此行程的我(2009、2011、2013年),早已做好中途上車的心理準備,只要能跟媽祖走多遠就走多遠,累了就想辦法上車,絕對不要逞強。

心裡雖是這麼告訴自己,但,上路後,一切又在意料之外。

2015乙未年白沙屯媽祖徒步至北港進香日誌(下)



一旦放棄行走,身體四肢似乎就要瞬間崩解,下了高架路段,我聯絡幾小時前曾來電關心我的朋友阿傑,承蒙老天眷顧,他的車就在附近,剛剛把我接送下來的夫妻,竟是他的朋友。上車後,雨又開始變大,半夜裡跟在媽祖神轎旁的香燈腳越來越少,他們不畏風雨,忍住疲憊,令人由衷敬佩。隨著車窗外雨景朦朧,我的雙眼也逐漸迷濛,再度睜開時,另一位戰友阿德也因腳痛棄走,我們隨著阿傑的車來到雲林東勢

放棄行走的我們,難免有些沮喪,半夜裡天雨未亮,東勢有名的阿秋鵝肉,竟然燈火通明,老闆知道媽祖可能路過此地,整夜沒有休息,吃了碗熱呼呼的麵與鮮甜鵝肉後,暖胃暖心。此時東勢街上準備迎接媽祖的人們,早已在路旁等候多時,幾年前跟我一樣離開資訊業的前同事,返鄉務農種洋蔥、毛豆,現在成了東勢有名的模範農夫,同樣在路旁恭候媽祖到來,我與他十多年未見,今年終於因進香而能在此碰頭寒暄,也是媽祖牽成的緣份

2015年5月7日 星期四

《聖母峰之死 INTO THIN AIR》讀後感

聖母峰之死 INTO THIN AIR/強.克拉庫爾,大家出版,2014.08

花了兩天時間,終於把這本在山界的暢銷書一口氣讀完,雖然是在微熱的五月天,但跟著書中海拔八千公尺高的場景敘述,有時我緊張地直打哆嗦,讀到最後甚至呼吸困難,闔上書後趕緊出門小跑透氣,才稍微平復。在傍晚紫藍色天空下奔跑時,書中幾位罹難的優秀國際知名嚮導,讓我忍不住想起已故卻令人敬重的台灣登山家李小石先生,能夠勇敢無懼攀登高山,卻時時以謙卑的心敬畏高山,他那堅毅無比、從容自在的笑容,我永遠難忘。

照片是李小石2010年出版《喚山》一書時為我以毛筆提詩紀念,
李先生於2013.5.20完成尼泊爾洛子峰攻頂後,
在下山途中過世,長眠於他一生最愛的高山裡

不論這書造成當時多少爭論,但詳盡的故事敘述,讓我這愛山但還不懂山的人,有很多感觸與心得,想到一些,先記下來。

2015年5月5日 星期二

戀念東莒 2009年的回憶

我心中最美的燈塔-東犬燈塔

在2009年的春天,因為接了個民宿採訪的案子,獨自一人跑了幾趟馬祖,北竿、南竿、甚至東引都跑遍了,但四鄉五島裡的「東莒」與「西莒」(馬祖列島由無數個大小不一的島嶼組成,隸屬連江縣,行政區分為南竿、北竿、東引、莒光四鄉,其中莒光又分東莒、西莒兩島,故稱四鄉五島),並不在那幾次的採訪名單裡,原本想為自己當年熱衷收集的微笑319護照多添兩筆紀錄,無奈春初氣候多變,風浪又大,始終沒機會造訪,回來後覺扼腕之際,在五月初有個機會再回到馬祖開研討會,於是特意安排了兩天一夜的東西莒之旅,在東莒島停留的二十四小時,時間雖短卻印象鮮明,儘管早已是六年前的回憶,但那趟旅行的美好與感動,至今卻仍深刻在心裡。

神秘小海灣
東莒,一個還沒有7-Eleven進駐的地方,這些年因為「藍眼淚」而聲名大噪,但我當初一心想造訪東莒,卻是因為想去向當時的東莒校長說聲謝謝。有回在咖啡店看見商業周刊介紹台灣百大特色小學,其中當時東莒國小的王建華校長,為校內26位學生付出的故事,讓人深受感動,年輕時的我很容易想到什麼就馬上去做,心想著一定要見到這偉大的校長,當面向他謝謝為下一代的努力。